有關寄售的事. 這個議題在twmarket社群討論過多次,
這的確是很多攤友想擴大品牌通路必經之途.
但大家經常聚焦的是: 產品受損/遺失 算誰的?
我認為這問題其實不容易解….想通了也很好解!
因為我以前一開始寄售也面臨這問題->通路不太願承擔產品損失的責任.
跟對方要求責任條款會面臨很多抗拒. 合約都是固定條款, 很難要求更改.不管口頭答應或寫入合約. 真的發生產品損失,實際執行就會面臨推拖拉不太愉快. 最後不了了之, 即使請到款也再不往來.
這個問題的根源仍是在門市有太多的狀況, 人潮來去,摸來摸去很難確保產品不受損或遺失. 而櫃姐也輪來輪去, 主辦找誰負責很花力氣. 最後自然形成寄售店家不太願意負責或模糊處理.
因此面對寄售的損耗成本, 如果逐個計較,談判辛苦.
我就發覺能鋪的通路較少. 產品做出來了, 隨著想擴大通路的壓力,
自然就會去想, 如何改善陳列與包裝結構, 盡量減低損耗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. (我們上架四大超商與書店有時高達5%以上)
我們不斷思考包裝方式,成本高的產品甚至用透明罩展示+固定在貨架上.
當然, 很多人很難接受損耗損失. 這個心態完全跟我以前寄售一樣.
有人成功擴大通路, 有人吃虧了永不寄售. 就看自己如何經營才能賺錢. 但要廣鋪通路.就得由產品面與陳列面來改良,淘汰管理不良的寄售通路.
因此上架寄售產品重點仍是:
- 透過包裝陳列介紹, 就能吸引客戶買單. 不用櫃姐或店員介紹.
- 包裝陳列設計必須有講究避免受損與可靠度.
- 管理不良很難改善的通路就勇敢捨棄.
- 經常巡店了解銷售與產品狀況.
- 賣得好就有寄售的談判籌碼喔!
作者: twmarket 擺渡犬